《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11030050
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全校普通本、专科生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地位、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课程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它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课程目的:
旨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民情,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国内形势方面:了解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建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在对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了解中,产生荣誉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1.“两会”期间聚焦的热点。
2.中央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3.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4.两岸关系发展新动向
5.国内大事的回顾与展望
(二)国际形势方面:了解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和我国的对外政策。认清国际形势变化的多种因素,目的是认清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了解党和国家采取的对策,从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1.大国关系及其走向:主要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根本原则;了解时下中美、中俄、中欧、中日关系及与其他大国关系特点。
2.国际热点问题:了解热点的形成、我国对待这一热点的态度及其热点的发展趋势。
(三)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2.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
3.区分主次,抓住本质;
4.见微知著,把握发展趋势;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期 |
专题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
讲授 |
讨论 |
习题 |
实验 |
其他 | |||
第二 学期 |
四讲 |
8学时 |
8 |
|
|
|
期末交形成性论文1 |
第三 学期 |
四讲 |
8学时 |
8 |
|
|
|
期末交形成性论文2 |
第四 学期 |
四讲 |
8学时 |
8 |
|
|
|
期末交形成性论文3 |
第五 学期 |
四讲 |
8学时 |
8 |
|
|
|
期末交形成性论文4 |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每学期根据教育部社科司下发的上、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具体要求,开设八个专题讲座。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本课程无固定教材;主要参考资料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时事》编辑部编辑制作的《时事》VCD;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编的《时事参考资料》;福建省教育厅主管厦门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形势与政策》(每年10期)
五、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思想性、政治性时效性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把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起来,本课程在讲授课堂内容的同时,适时举办两个年级间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甚至是辩论赛。
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本课程主要以专题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演讲、征文、自习、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考查。实行学期考核制,考试方法可以灵活多样,采用写小论文。
1.考核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方式以撰写论文和平时出勤相结合。要求每位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论文,论文成绩评定以等级制评定。四学期论文各占20%,平时出勤占20%。
2.论文成绩评定标准:
优:观点正确,论述详实,分析深刻,结构严谨,能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良:观点正确,论述较为详实,分析得当,结构严谨,能理论联系实际。
中:观点正确,论述一般,结构完整,能理论联系实际。
及格分:观点正确,论述空泛,结构较为完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
不及格:政治观点错误;抄袭;不符合考核基本要求。
八、必要的说明
形势与政策教育“集中化教学统筹”的摸索:大型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的形式。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务部门要具体落实形势与政策课本科教育教学“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的要求”,闽江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采取集中化教学管理。
集中化教学统筹首先在教学时间上安排在第二、三、四、五学期集中教学,这样安排既确保了形势与政策32学时的教学要求,又兼顾了第一学期军事理论课,第六、七、八学期的就业教育、专业实习和安全教育;其次,集中化教学统筹还表现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采取大型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的形式。每学期安排四个专题讲座,每个专题两课时。教学场是16间多媒体教室。最后,集中化教学统筹还培育了学生干部充当主讲老师的助理,确保会场良好的讲课秩序和学生的正常出勤纪律。
九、本大纲编写参照系、编写根据、编制人
编写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